Lilypie Kids Birthday tickers

Sunday, September 18, 2005

1-2岁宝宝的一个简单游戏

1-2岁宝宝的简单游戏——填充和倾倒物品

  家长给宝宝选择的游戏要适合宝宝的年龄和成长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

  你能否注意到你的宝宝会用他的一双小手把一些容器(箱,盆,罐,壶,桶,坛子,盒子)里的东西都倾倒出来。这就说明宝宝也很可能喜欢做把这些容器里面填充物品的游戏。

  填充和倾倒物品这样的游戏会很快让宝宝快乐起来,因为宝宝不仅可以听到填充和倾倒物品时的响声还可以让宝宝把物品藏起来并去寻找物品的游戏。这样下来,游戏本身除了能够让宝宝感到快乐的同时还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增强手灵活性。下面是一些能够鼓励宝宝在游戏中增强动手能力所需要的物品。

  *带盖的塑料储藏箱或者是鞋盒子还有一些不会对宝宝有任何伤害的日常用品(如不到30厘米的丝带,一些布块儿,塑料勺子)。

  *一些很大的塑料容器。给宝宝晒衣用衣夹或者是塑料淋浴用窗帘吊环让他装到容器中

  并全部倒出来玩。当宝宝倾倒物品时让宝宝坐在地毯上这就可以让宝宝不那么吵闹。

0-1岁宝宝的行为成长指标

宝宝的“语言成长”比较容易察觉,从嗯嗯呀呀,到单字单词,到完整的句子,到复杂的情感表述。

  相比之下,宝宝的“行为成长”往往没有太明显规律,而每一个宝宝的个体表现也不尽相同,不过,对于每一个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他们的行为举止都需要爸爸妈妈们的仔细观察,结合“行为成长”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0-1岁的宝宝 开始“行动起来”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几周大的时候就能够有很大的劲儿抓牢东西,甚至会用力地踢腿想站起来走路……尽管这些动作看起来很莫名其妙,不过,它们都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特有动作——其实是就反射作用。例如:

  1.宝宝受惊,他会快速且不自觉的动作或跳起

  动作:宝宝拱起后背并伸展他的脖子,四肢和手臂

  引起原因:宝宝听到了噪音和喧闹声;宝宝突然被抱起来,感觉要掉下去;甚至宝宝突然醒来,这些都能够让宝宝突然受到惊吓,从而做出不自觉的一种戒备和自我保护的动作来。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不会轻易被吓着了。

  2.还不会站的宝宝试图伸出脚迈步

  动作:家长挺直地抱着宝宝时,宝宝就会把一只脚放在另外一只脚的前面,样子像是要走起路来 。

  引起原因:宝宝脚心的知觉,想分担他所感觉到的他自己的体重。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了。

  3宝宝总喜欢把头伸出来寻找

  动作:宝宝把他的头伸向家长的手指,妈妈的乳房,或是婴儿用的奶嘴然后随即张开他的小嘴。

  引起原因:妈妈抚摸宝宝的脸这就让宝宝觉得他可以吃奶了。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等到宝宝大约4个月的时候。

  4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

  动作:家长如果把手指伸进宝宝的嘴里,或是妈妈把乳头深入宝宝嘴中,宝宝就会自动地吮吸。

  什么时候就开始这样做了: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将会帮助宝宝弄清楚他将会找妈妈吃奶了。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在他出生前就存在着。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能避免吮吸的反射作用。然后宝宝的吮吸就会发展成有目的的行为,正如在宝宝饥饿的时候或是需要抚慰的时候他会主动提出要求。

  5宝宝手掌紧紧抓住的反射作用

  动作:宝宝似乎用了浑身的力气抓住你的手指。

  引起原因:是因为家长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手掌。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五到六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不再这样做了。

  不到1岁的宝宝已经能够飞吻了!

  家长只要稍稍示范一下,就能看到自己心爱的宝宝给你飞吻了,那时的你心里面不知道会有多美呢。大约十个月的宝宝可以有足够的力气和肌肉控制力,他可以自己坐起来,和你摆手说再见,更令你感到心喜的是宝宝能够把自己可爱的小手手放在嘴唇上然后对着你做出一个飞吻的动作。尽管宝宝直到他三四岁的时候才知道飞吻这个动作的真正含义,但他却在无形中学会了用飞吻传递自己的情感。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宝宝的飞吻可不是随便就给谁的,他会把飞吻给时常亲近的你还有他经常可以见到的人们,而不是给所有人。家长应该鼓励宝宝能够这样问候你,为他拍手喝彩,同时家长也应该给宝宝同样一个表情丰富的飞吻。其实宝宝是非常愿意让你微笑起来的。

宝宝抢别人玩具时家长咋办

2-3岁的宝宝 抢占别人的物品应该如何处理呢?

  或许很多家长会很容易地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家长把宝宝带到别的宝宝的房间玩时,宝宝会占住别的宝宝的玩具或是物品,还会高声说,“那是我的”。其实对于这个年龄的宝宝而言,具有了权利感是很平常的。特别是当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很独立的个体时,他开始把自己和身边的伙伴,家人区分开来。

  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抢占着别人的东西时家长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告诉宝宝真实的情况,告诉他说:“不,这不是你的”并且让宝宝归还物品。每次这种情况发生时,家长一定要以很坚决的态度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是错的。家长同时要懂得会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知道刚刚蹒跚学步的宝宝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当宝宝拿着别的宝宝的玩具玩时,家长可以很热情地给宝宝拿出他可能喜欢的其他玩具,如果宝宝坚持要他原来的玩具玩,家长还是不能妥协。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给宝宝看他自己已经拥有的玩具,提醒宝宝他还有自己喜欢的小红汽车,可爱的黄色小鸭子,如果家长碰巧在当时手里就这些真正属于宝宝的玩具的话,那就都给宝宝玩,让他记起自己还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呢。家长的态度对宝宝性格形成和今后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家长正确的处理和正确的态度会影响宝宝终生的。

  首先,大人要正确估计孩子的力量,给他合乎年龄和能力的玩具。大人自己要先摆弄一会儿,学会玩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另一方面要把孩子手头的东西收起来,使他集中注意一件事,例如玩串珠,先学会穿的技巧,再学会一面穿一面数数,又转为先穿一种颜色再穿另一种颜色,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干好一件事。穿得好看时可戴在颈上成为项链,还可戴在手上成为手镯,享受自己的成果。

  动手操作的游戏最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毅力。例如玩套叠玩具和拼图,5岁孩子更喜欢拼图。初学时可用简单的,如用加贺年片自己剪成5~8块的拼图。逐渐可以让孩子拼复杂的如分省份的地图和贴图和积木,拼的技术进步后可拼上切分30~50块的图。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能处长到45~60分钟。

  动手操作的拼插玩具也可培养耐性和毅力。初学时按图的指导拼插,以后可以自己把几套拼插玩具做在较大的多种形状的。如拼接大型塑料,用套图卡扣就可以做成房子,桌子,小车或攀登架。当孩子做成一件玩具时就会兴趣大增,管子套不进洞内,套圈扣不到小洞里。有了目的孩子会试来试去终于能自己造成。有时大人可以略为帮助使孩子学到用另外的办法又容易又牢靠地把东西做好。

  动手和克服困难是培养耐性和毅力的主要条件,大人选择的玩具要有一定难度,但要易于克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

1岁以内宝宝语言活动目标

1岁以内宝宝语言活动目标

  (1) 能听懂爸爸妈妈逗引的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及表情。

  (2) 有意识地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在家人喊自己的名字时能做出反应。

  (3) 会用拍手表示“欢迎”,用挥手表示“再见”,会说两三个字。

  (4) 有初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词汇。

  (5) 会听名称指认3种动物图片、拿3种玩具。

  (6) 能根据家长的语意,做简单的模仿动作,如点豆豆、抓挠挠等。(7) 识字:宝宝、妈妈、娃娃、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手绢、玩具、小汽车、小鸭、小鸡、小羊、小花猫、小黄狗、新年。

  1岁以内宝宝的语言能力

  1个月:仅会哭。

  2个月:逐渐发出个别语音或喊声。

  4个月:开始咿呀学语。

  6个月:发出个别音节,如“妈”“爸”等,以唇音为主。

  8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

  10个月:能模仿大人的声音。

  12个月: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帮助半岁孩子树立自信

陶教授开讲:新生儿成长很快,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可爱,通常父母把小宝贝当成玩具一样来欣赏爱抚,从而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期。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的头部发育很快,正常情况下,最初六个月内,其头围可增加四分之一左右,脑重量翻一番,从出生时的350—400克,半岁时就增加到700—800克!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六个月的婴儿应该学什么呢?应该怎样学呢?

  1)语言上的学习:家长要抓住时机与宝宝进行对话互动,在孩子表现得愉快时,引导孩子叫出ma-ma、ba-ba等。如果宝宝模仿得清晰准确,应该及时以笑语或亲吻表示鼓励。

  2)行为上的专心:对婴儿学习活动的时间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渐延长,切忌学一下马上去玩一下,玩不到一会儿,又学一点,然后又去玩。这样会使婴儿分心,不能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3)练习运动独坐:半岁的宝宝可以开始坐起来了。父母先帮助婴儿靠着坐起,然后一点点地减少支撑点,最后撤去一切外力的支撑,使其学会独自坐稳,并慢慢加长独坐的时间。有时婴儿自己歪倒,要让他自己去努力翻动,必要时再帮扶宝宝坐起来。这能促使其养成一定的独立性。

  4)自信心的培养:经常在宝宝的周围多放些不同的玩具,让他自己选择。在发现他最喜欢的玩具后,故意放得离宝宝远一点的地方,逗引他自己爬动伸手去抓取。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会一天天地建立起来。

  5)扩大人际交往:父母要积极地用丰富的语调、口气与孩子交流,逗孩子欢笑。除了父母之外,还要让宝宝接触其他亲人和陌生人,这样培养的孩子性格就会开朗阳光、包容坦荡。本报记者 李海英整理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05

婴幼儿标准体重计算法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

  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

  1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

  但是,由于人的体重与许多因素有关,不同人体之间有差异,一天不同的时间内也会有一定变化,加之所处地理位置(如地心引力的原因)、季节、气候、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体重也有一定影响,因而很难完全符合标准体重。也就是说,难以用一个恒定值来表示,而应当是一个数值范围,我们把这个数值范围称之为正常值,一般在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就可称之为异常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0%就是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50%就是重度肥胖。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5%就是轻度消瘦,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25%就是重度消瘦。轻度肥胖和轻度消瘦属于轻度营养不良,重度肥胖和重度消瘦属于重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标准”各国所制定的并不完全一样。一个国家不同年龄组的标准体重通常是本国经过群体大样本的调研所得到的,根据人的年龄、身高所计算出的各年龄组人的体重大体范围,并规定其上下界限。我国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就曾对15岁以内儿童的体重值,做过规范化研究,查看这一标准,您就会明白您孩子体重是否标准。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05

宝宝吃手指的利弊解析

老人家都说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据调查研究显示,1岁6个月的宝宝中,有19.2%的宝宝有吃手的习惯;3岁宝宝中,有10%的宝宝仍爱吃手;而3岁6个月的宝宝中,保留吃手习惯的比例下降至7.8%。看来吃手的习惯在宝宝当中还真是个普遍现象。

  指导专家

  章殷捷(省新华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

  俞银娟(省立同德医院妇产科护士长)

  2岁以上的宝宝应当慢慢戒掉“手指棒棒糖”

  频繁吃手易使宝宝留下齿型后遗症

  两岁以下的宝宝偶尔地啃啃脚丫子,吮吸小手,妈妈们不用为此太担心。因为,这时宝宝的牙齿发育不会受此影响。宝宝在5~6月的时候长的是虚牙,吃吃小手磨磨牙床并没有什么坏处。但两岁以上的宝宝若已经将吃手作为一种习惯,则易造成宝宝的手指脱皮、肿胀、甚至感染。同时,也会引起宝宝出牙时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等情况。例如,若3~4岁的宝宝过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导致恒齿的齿型缺陷,长出龅牙的比例也更高。

  为了宝宝将来容貌的美观,妈妈们应当多加留意,耐心地纠正宝宝吃手的习惯。但是当宝宝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或是有某些疾病时,也会喜欢吃手,例如缺锌的宝宝喜欢咬手指甲。若出现这类情况,妈妈们就应当带宝宝去医院看看,请医生来评估宝宝的营养是否全面了。

  吃手习惯不利于宝宝个性发展

  如果宝宝在两周岁后依然对吃手乐此不疲并愈演愈烈的话,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宝宝的早期诱导教育方面做得不够。爸爸妈妈应该从自身上找找原因,自己是否对宝宝要求太高了?对宝宝太严厉或是与宝宝相处的时间不够,使得宝宝缺少关爱?有关调查显示,缺少亲人关爱和心灵上慰藉不够的宝宝易养成吃手、吮手习惯,若长期得不到正确引导则会影响宝宝将来个性的发展。因此,爸爸妈妈们应多花点时间和宝宝沟通,和宝宝一起玩玩具或是陪宝宝聊聊天、讲讲故事,适当地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宝宝更多的爱。多搂抱、多接触和多按摩宝宝能带给宝宝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帮助宝宝逐渐建立自信,消除敏感心理。此外,当宝宝开始长牙时,妈妈也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饼干或是牙胶,让宝宝的小嘴里有个东西在,作为小手的替代品。妈妈们也可以给晚上睡觉也喜欢啃手指的宝宝套个手套,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咬伤自己的小手。

  总结:帮助宝宝戒掉手指“棒棒糖”,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心和耐心。因为宝宝也有逆反心理,强行阻止宝宝的吃手习惯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强化这一行为。在给予宝宝关爱的同时,爸爸妈妈应让宝宝明白小手除了吃之外还有更多的用途,多多鼓励宝宝探索小手的技能,鼓励他去触摸,去探索和去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人世,外物对宝宝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的定位系统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宝宝再长大一些,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协调功能也开始显现了。2~3个月后的宝宝会开始出现手的动作,他往往会挥舞着他的手臂和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自豪才对。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宝宝长到2~3个月时正处于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喜欢含着妈妈的乳头或是咬着小手睡觉。有个东西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会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不安,并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宝宝的行为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当他长大后将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会更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

  总结:两周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没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Establishing good sleep habits: 6 to 9 months

Written for Canada
Approved by the BabyCenter Canada Medical Advisory Board

• Typical sleep at this age
• How you can help your child to settle and sleep
• Potential pitfalls
• Approaches to sleep problems

Typical sleep at this age

Babies this age need about 14 hours of sleep per day and are capable of sleeping for as long as seven hours at a time. If your baby sleeps for longer than that, she's probably waking up briefly but has figured out how to settle herself back to sleep -- a sign that she's becoming a good sleeper. She's probably having a couple of hour-and-a-half to two-hour naps each day by now, one in the morning and one in the afternoon. Keeping consistent times for bed and naps will help to regulate her sleep patterns.
How you can help your child to settle and sleep

At this age, these are some of the best things you can do to help your baby settle and sleep at night:

Establish and follow a bedtime routine.
While you've probably already set up some sort of bedtime routine, at this age your child will really begin to participate in it. Whether your routine includes giving your baby a bath, playing a quiet game, getting your child ready for bed, reading a bedtime story or two, or singing a lullaby, make sure you do it in the same order and at the same time every night. Your child will appreciate the consistency (babies like having routines and schedules that they can count on), and your bedtime routine will also signal that it's time to wind down and get ready for sleep.

Keep your child's daily routine -- including bedtimes and naptimes -- consistent.
You'll both benefit from having a daily routine which includes set times for bed and naps. That doesn't mean your baby has to eat lunch at exactly 12:15 every afternoon, but it does mean that you should generally try to stick to a predictable schedule. When your baby naps, eats, plays, and gets ready for bed at about the same time every day, she'll be much more likely to fall asleep easily.

Make sure your child has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to fall asleep on her own.
If you want your baby to sleep through the night without calling for you, she needs to learn to fall asleep by herself. Put her down before she nods off, and try not to let her become dependent on rocking or breastfeeding to fall asleep. If she cries, the next move is up to you; most experts advise waiting at least a few minutes to see if she's really upset. Some other approaches are shown below in our Approaches to sleep problems section below.
Potential pitfalls

Babies who have never had sleep problems may suddenly start waking up at night or have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 at this age. Why? Sleep disturbances often come hand-in-hand with separation anxiety, when she wakes in the night, misses you, and worries you won't return.

They may also be linked with your baby reaching major milestones in cognitive and motor development. Around now, she is learning to sit up, roll over, crawl, and possibly even pull herself up to a standing position -- quite a list of achievements! Not surprisingly, she probably won't want to stop practising her new skills at bedtime and may get so excited that she'll wake up to try sitting up just one more time.

However, if she gets too energetic -- or worse, if she sits or stands up and can't get back down -- she won't be able to go back to sleep right away. If that's the case, she'll soon start crying for you. You will need to teach her how to lie down if she's stuck in an upright position, but how you help her soothe herself back to sleep is up to you. Most experts say it's fine to go in and check on her, but after that the advice varies. See our Approaches to sleep problems below.

A quick note: This burst in development isn't the same as a growth spurt, so feeding your baby during the night won't help her sleep better; in fact, it may prolong the problem and make it worse.

You may also want to try this tip from a sleep expert: "If your baby is going to bed after 8:30 p.m. and all of a sudden she begins to wake during the night, you'll find that, surprisingly, she's much more likely to sleep through the night if you move her bedtime earlier by a half hour. It really works. Try it."
Approaches to sleep problems

What do you do when your child keeps waking up at night -- and you know she's old enough to sleep all the way through? If you want her to sleep through the night without calling for you, the main thing is to make sure she learns how to settle herself back down -- by finding her thumb, cuddling a transitional object, or some other way. At this age, your child will probably be able to soothe herself, but you may still need to help her develop self-comforting techniques. Most of the experts agree that you should try to avoid letting your child become dependent on external conditions such as music, lighting, and feeding to fall asleep; if she does, she'll need the same things every time she wakes up at night before she can drop off again.

When it comes to getting your six to nine-month old baby to sleep through the night, there is no one right approach. Look through the suggestions below from a variety of experts and choose a strategy which you feel could work for you.

Approach 1
As long as you're putting your baby to sleep on her own at bedtime, it's all right to do what you think will help her go back to sleep, such as rocking her or pacing the floor until she falls asleep. If her bedtime routine is consistent, night waking should diminish in a few weeks. If this doesn't work, try a checking routine: if your child is crying, go back into her room. Pat her on the back and tell her that everything is okay, but that it's time to go to sleep. Don't pick her up or cuddle her; be gentle but firm. Leave. Wait about five minutes, then check again. Do this repeatedly until she falls asleep,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time you're gone.

Approach 2
It's important to put your baby down when she's awake so she'll learn to settle herself to sleep, both when you first put her down and if she wakes up during the night. If you're not doing this, consider changing your nighttime routine. If your baby won't stay asleep, try letting her cry for progressively longer intervals of time before you go to her. Start at five minutes, increase to 10, and so on. Between intervals, you can spend about two to three minutes with your baby, reassuring her by talking to her and possibly patting her on the back. Don't pick her up or rock her or give her a soother or a bottle to help calm her down -- she'll only learn to depend on these conditions to fall asleep and won't be able to do it on her own.

Approach 3
Your baby should be sleeping eight hours at a stretch by now. If she wakes up at night, give her a few minutes to settle herself before going to her. If she keeps crying, talk to and comfort her, but don't pick her up, take her to your bed, or feed her (unless you're positive she's really hungry and not just seeking solace).

Approach 4
With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coming on fast and furious, many babies this age wake at night because they're just too excited to sleep. If your baby wakes up after only a few hours, let her find her own way back to sleep using self-comforting techniques such as thumb sucking. Once she's a little older and the risk of crib death is lower, you can give her a transitional object such as a teddy, too. When she wakes up, don't feed her or jump up and go to her at her first cry.

Approach 5
Be flexible. Don't let your baby cry it out. Instead, try to find the source of her wakefulness (such as a full diaper, hunger, upset routines during the day, a stuffy nose, or even irritating pyjamas). Increase her daytime attachment to you (breastfeeding, carrying her in a sling and so on) and let dad play the role of nighttime co-comforter so both parents can help their child fall back to sleep.

There is no "right" way to encourage your child to settle and sleep through the night. You need to choose an approach that will work for you and your family.

Tuesday, September 6, 2005

哪些表现预示宝宝生病了

 宝宝一生起病来,新手爸妈总是手忙脚乱的。育儿专家提醒:宝宝患病前身体会出现一些症状和体征,细心父母只要留意,都能观察出来的。

  1、情绪改变

  健康的宝宝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爱哭闹。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时,大多是发烧的征兆;目光呆滞、直视、两手握拳,是惊厥的预兆;两腿屈曲,阵发性哭闹、翻滚,是腹痛的表现;嗜睡、呕吐、脖子发硬,是脑炎的症状。

  2、胃口改变

  宝宝平时食欲很好,突然食欲不振,并伴有精神不佳,有可能是发烧了,这时测量一下体温便可知晓;如果腹胀,不断打嗝、放屁,且气味酸臭,则可能是乳食停滞、消化不良;如宝宝拒食或食后哭闹,且口水多,可能是口腔疾病。

  3、呼吸改变

  当宝宝呼吸变粗、变快,面部发红,可能是发烧的表现;如张口呼吸,多是鼻子不通气;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发红,这时应提防肺炎。

  4、睡眠改变

  宝宝如果睡前烦躁不安,睡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这是发烧的表现;睡后大汗淋漓,是佝偻病的表现;若入睡前爱用手抓肛门处,是有蛲虫的表现;睡后不断咀嚼或磨牙,则应提防蛔虫病。

米类辅食品添加顺序

米类辅食品添加顺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 10:37 扬子晚报
  在许多的食物中,家长们应该选择适合幼儿的辅食品,不当的辅食品可能会引起孩子肠胃不适,或是过敏现象;所以在添加辅食品时,尤其是第一次添加的时候,更应小心谨慎的给予。

  家中的宝宝在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食物即是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渐渐地,随着一天天的成长,母乳或是婴儿配方奶粉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素来应付孩子们的成长所需,所以到了小朋友四至六个月大时,家长即可开始为他们添加辅食品作准备。

  辅食品添加原则

  在许多的食物中,家长们应该如何为小朋友选择适当的辅食品呢?不当的辅食品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肠胃不适,或是过敏现象;所以在添加辅食品时,尤其是第一次添加的时候,更应小心谨慎地给予。

  刚开始,除了稀释的蔬菜汤或果汁外,用婴儿米粉调制的米粉糊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此时小朋友的味觉系统渐渐发展成熟,唾液淀粉酶也会开始作用,来消化淀粉类的食物。那为什么是由米粉开始添加呢?因为米粉要比麦粉更容易被人消化、吸收,而且麦类制品中,含有容易引起小朋友过敏现象的胺基酸;所以为了避免引发小朋友们的过敏恶性循环体质,最好由米粉作为开始添加的辅食品为宜。

  米糊调制方法

  一般米糊的调制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以一匙(一般的婴儿奶粉匙即可)婴儿米粉加30至60c.c.温水的方式,调制成糊状;注意的是在第一次添加的时候,可以稍微市制的稀薄一些,以增加小朋友对米糊的接受性,并降低幼儿肠胃不适或是过敏的现象发生。

  另一种方式是将婴儿配方奶粉及婴儿米粉,以1:1(即一匙婴儿配方奶粉加一匙米粉以30c.c.的温水调匀即可)或2:1的方式喂食给小朋友吃,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添配方奶的风味,也可以同时增加其营养量。此外,要请爸爸妈妈们注意的是:请尽量将辅食品盛装在碗或杯,并以汤匙来喂食孩子,而不以奶瓶喂食。

  这是因为可让宝宝及早适应成人的饮食方式,减少对母奶或配方奶的依赖性;同时也为了使米糊可以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均匀,以利淀粉质的吸收,以免用奶瓶喂食时因通过的速度太快,而使唾液淀粉酶无法完全作用。

  以稀饭取代米糊添加

  等到宝宝七个月大的时候,原先所提供的米糊可以用稀饭作为部分的取代;因为此时宝宝的牙齿开始慢慢长出,吞咽的能力也渐成熟,正是为他们添加半固体食物的好时机,这些半固体食物最方便的就是白稀饭了。

  一般刚开始添加时亦是先少量给予,且以不添加任何调味料为主,等到宝宝适应后除了白稀饭外,家长们可以在稀饭中添加一些像是鱼肉泥、蛋黄泥、蔬菜泥等半固体的其他食材,不仅为稀饭增加不同的风味,更可增加营养量。

  但依然要提醒的是:尽量以天然食物为主,且以不调味为原则,一次以添加一种食材为准,以减少宝宝不适的现象。若是宝宝对添加的食材接受性不佳时,家长暂时别性急,也不要强迫他们进食,以免引起宝宝进食的反感;可先停止喂食一、两个星期之后,再重新少量给予,可以让宝宝再次接受此种食材。

  变换不同口味和做法

  十个月后,宝宝的牙齿不仅长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齐全,此时就可以开始让他们尝试食用固体食物,这时像是干饭或是米粉都是不错的选择;刚开始先选择较软的干饭,搭配像是豆腐、鱼肉、绞肉、蒸蛋及蔬菜等食物,或是将米粉煮成米粉汤,也可以配以其他较软的食材一起拌炒至熟透,皆是变换口味的做法。在宝宝接受固体食物后,相对的也可以渐渐减少母奶或是婴儿配方奶粉的食用量。

  若宝宝对于固体食物的接受性佳,就应渐渐减少乳品的食用量,且最好养成先吃固体食物再喝乳品的习惯。在每一次给予一项新的食物时,应注意宝宝的粪便及皮肤状况(如:腹泻、呕吐、皮肤潮红或出疹等症状);若喂食三至五天后没有不良反应,才可以换另一种新的食物。

  而家长们在制作辅食品时,应将双手清洗干净,且将食物及用具洗净,以免造成食品卫生的问题,让宝宝们也可以吃得更营养又安全。

Tuesday, August 23, 2005

为何宝宝见人就哭

宝宝生下来就会哭,而在认人阶段时,容易出现无理取闹的行为。当宝宝开始有哭闹的情绪反应时,爸妈应该及时安慰,适时搂抱或是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父母足够的技巧与耐心,小宝宝就能安然度过见人就怕的宝宝认人期。

  案例

  妈妈带着刚满9个月的琪琪,到门诊注射疫苗,刚进门,琪琪就制盯着医师看,不一会儿琪琪的面部表情就开始僵硬,眉头紧缩,接着就放声大哭。这一哭便一发不可收拾,任谁也无法安抚,直到琪琪被抱离门诊,哭声才停下来。最近发展到一见陌生人就哭,而且很黏人,妈妈一走开就哭。医师说这就是典型的认人时期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找出宝宝哭啼的原因

  刚出生的小宝宝,对于任何周围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刺激,或是身体不适,都是用哭来表达。所以刚出生一两个月小宝宝的哭泣,一般不是因为认生。那时宝宝的哭泣多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惊吓或是周围环境让他感到不舒服等原因。如果这些都不是,就要看医生了。

  6~12周 宝宝最爱哭

  6~12周的宝宝最爱随意哭泣了,这时候宝宝的知觉除了听觉外,视觉也开始渐渐成熟,逐渐辨识周围不同的事物:从1个月大的黑白模糊影像、2个月大的黑白清晰影像到4个月大的彩色影像。这时的宝宝虽然不会认生,但会出现黏人的情况,在四五个月大时,。

  4~6个月 宝宝最黏人

  宝宝最会黏人的时期在4~6个月,原因是此时宝宝渐渐发展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宝宝会要求妈妈更多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他会主动跟人家玩,好奇心与日俱增,双手会握着东西晃动发出声响。但是当没人理他时他会害怕、哭泣。这个时期也是他对周围环境认识、注意、学习的阶段。

  爸妈应对之道

  这时候的爸妈,要多花点时间陪宝宝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他的注意力,比如买一些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摆放在床边让他随时玩耍。不但可以培养宝宝将来的音乐素养、增加他视觉的刺激,也可以稍微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太黏人。

  未雨绸缪

  有经验的父母都很会察言观色,在宝宝尚未产生明显的情绪反应和哭泣之前,就用他最喜欢的玩具或声音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等到宝宝大哭起来再安抚。

  宝宝认人过程

  由于4~6个月能够较清楚地看东西、听声音,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辨别出身边亲近人的声音影像。当婴儿一直哭闹不安时,父母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产生安抚的功效。事实上,在4~8个月大时,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身、探索,以及坐和爬的动作练习上。和周围人和事物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喜欢和人玩躲猫猫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身边的人逐渐成为宝宝熟悉的人,当看到陌生人出现时,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害羞等表现。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这个时期是宝宝认识爸爸妈妈、建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期,因此爸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7~8个月 宝宝开始认人

  7~8个月的宝宝,开始熟悉他身边的人了,谁是一直在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小家伙心里已经很清楚。所以当陌生人出现时,就会表现出敌对态度,这就是认人行为。而对于长期照顾他的人,宝宝会越来越依赖,当别人企图将他抱离妈妈时,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哭泣。

  8~9个月 宝宝容易无理取闹

  8~9个月的小宝宝正好处于认人期的关键时候,经常会因为陌生人的出现而哭哭闹闹。爸妈们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总是面对一个哭哭啼啼的宝宝,难免心里不舒服,可能会责骂孩子。

  不能用责骂的方式

  现在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有虐待孩子的事件,或许其中就有认生的宝宝。要知道宝宝离开父母会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若是爸妈用责难或是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小宝宝,孩子就会对爸妈失去信赖。

  及早发现 及早补救

  这样的孩子,无法从父母那儿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在以后的人格、认知发展中就会遇到障碍。以后可能会形成怪癖的性格,行为也会比较乖张,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这时如果不能及时补救,很可能会演变成分离焦虑症。宝宝便非常容易激动、哭泣。有的宝宝因为长期难以得到情绪安抚,很容易造成日后紧张的亲子关系。

  如何陪同宝宝度过认人期

  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够让宝宝安然度过认人期呢?尽可能地应答他的请求,发挥最大的耐心,适时搂抱以分散宝宝注意力,这是处理的重点原则。大致上,宝宝一天的活动,是有些连续又有点儿片段的行为。意思是说,宝宝到了这段时期是由会坐转而会爬,从仅能触摸抓取身边的东西,进而扩展领域,能把较远的东西拿到手。而且视觉和听觉成熟,敏锐和平衡感也有很好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宝宝,扶着栏杆走、在沙发上爬上爬下、快速拿走东西放进嘴巴,都是他的专长。但是他人格和情绪反应的建立,还是需要父母来帮忙完成。

  适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要尽量顺应他的需求。例如,睡觉时不要惊醒他,或是轻轻呼唤他的名字;跟孩子一起玩耍,不要因为有事情要做就强迫孩子睡觉或是干别的;哭泣的时候要好好安慰他或是拥抱他,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这些才是回应孩子最好的方式。

  根据宝宝的情绪给予安抚

  当宝宝见到我们有很高兴的表情时,我们也要用开心的表情来回应他。如果宝宝一见到我们就大哭,千万不要露出紧张或是厌恶的表情来。这个时候宝宝的哭泣也许只是向我们撒娇,要我们安抚他一下,爸妈应该及时回应。

  搂抱对宝宝的重要性

  搂抱对宝宝的意义很大,在整个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的搂抱是不可缺少的。宝宝可以从爸妈的搂抱中,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安慰和满足,他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分散宝宝注意力

  万一用尽各种办法,宝宝还是哭闹不止该怎么办?分散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这得有赖于父母要知道宝宝平时喜欢什么。拿着宝宝喜欢的玩具,或是发出宝宝喜欢的声音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医师叮咛

  黏人期到认人期,这是宝宝成长必经的阶段,家长不要过于担心或手足无措。宝宝的人格发展是在不断趋于成熟和独立的,在1~2岁时可能就会不那么怕生了。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爱心,用你的关心爱护来陪伴小宝宝度过这段时期。(文/黄亮迪 专家指导/马沛然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0-1岁宝宝的行为成长指标

宝宝的“语言成长”比较容易察觉,从嗯嗯呀呀,到单字单词,到完整的句子,到复杂的情感表述。

  相比之下,宝宝的“行为成长”往往没有太明显规律,而每一个宝宝的个体表现也不尽相同,不过,对于每一个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他们的行为举止都需要爸爸妈妈们的仔细观察,结合“行为成长”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0-1岁的宝宝 开始“行动起来”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几周大的时候就能够有很大的劲儿抓牢东西,甚至会用力地踢腿想站起来走路……尽管这些动作看起来很莫名其妙,不过,它们都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特有动作——其实是就反射作用。例如:

  1.宝宝受惊,他会快速且不自觉的动作或跳起

  动作:宝宝拱起后背并伸展他的脖子,四肢和手臂

  引起原因:宝宝听到了噪音和喧闹声;宝宝突然被抱起来,感觉要掉下去;甚至宝宝突然醒来,这些都能够让宝宝突然受到惊吓,从而做出不自觉的一种戒备和自我保护的动作来。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不会轻易被吓着了。

  2.还不会站的宝宝试图伸出脚迈步

  动作:家长挺直地抱着宝宝时,宝宝就会把一只脚放在另外一只脚的前面,样子像是要走起路来 。

  引起原因:宝宝脚心的知觉,想分担他所感觉到的他自己的体重。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了。

  3宝宝总喜欢把头伸出来寻找

  动作:宝宝把他的头伸向家长的手指,妈妈的乳房,或是婴儿用的奶嘴然后随即张开他的小嘴。

  引起原因:妈妈抚摸宝宝的脸这就让宝宝觉得他可以吃奶了。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等到宝宝大约4个月的时候。

  4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

  动作:家长如果把手指伸进宝宝的嘴里,或是妈妈把乳头深入宝宝嘴中,宝宝就会自动地吮吸。

  什么时候就开始这样做了: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将会帮助宝宝弄清楚他将会找妈妈吃奶了。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在他出生前就存在着。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能避免吮吸的反射作用。然后宝宝的吮吸就会发展成有目的的行为,正如在宝宝饥饿的时候或是需要抚慰的时候他会主动提出要求。

  5宝宝手掌紧紧抓住的反射作用

  动作:宝宝似乎用了浑身的力气抓住你的手指。

  引起原因:是因为家长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手掌。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五到六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不再这样做了。

  不到1岁的宝宝已经能够飞吻了!

  家长只要稍稍示范一下,就能看到自己心爱的宝宝给你飞吻了,那时的你心里面不知道会有多美呢。大约十个月的宝宝可以有足够的力气和肌肉控制力,他可以自己坐起来,和你摆手说再见,更令你感到心喜的是宝宝能够把自己可爱的小手手放在嘴唇上然后对着你做出一个飞吻的动作。尽管宝宝直到他三四岁的时候才知道飞吻这个动作的真正含义,但他却在无形中学会了用飞吻传递自己的情感。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宝宝的飞吻可不是随便就给谁的,他会把飞吻给时常亲近的你还有他经常可以见到的人们,而不是给所有人。家长应该鼓励宝宝能够这样问候你,为他拍手喝彩,同时家长也应该给宝宝同样一个表情丰富的飞吻。其实宝宝是非常愿意让你微笑起来的。

1-2岁宝宝的简单游戏——填充和倾倒物品

  家长给宝宝选择的游戏要适合宝宝的年龄和成长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

  你能否注意到你的宝宝会用他的一双小手把一些容器(箱,盆,罐,壶,桶,坛子,盒子)里的东西都倾倒出来。这就说明宝宝也很可能喜欢做把这些容器里面填充物品的游戏。

  填充和倾倒物品这样的游戏会很快让宝宝快乐起来,因为宝宝不仅可以听到填充和倾倒物品时的响声还可以让宝宝把物品藏起来并去寻找物品的游戏。这样下来,游戏本身除了能够让宝宝感到快乐的同时还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增强手灵活性。下面是一些能够鼓励宝宝在游戏中增强动手能力所需要的物品。

  *带盖的塑料储藏箱或者是鞋盒子还有一些不会对宝宝有任何伤害的日常用品(如不到30厘米的丝带,一些布块儿,塑料勺子)。

  *一些很大的塑料容器。给宝宝晒衣用衣夹或者是塑料淋浴用窗帘吊环让他装到容器中

  并全部倒出来玩。当宝宝倾倒物品时让宝宝坐在地毯上这就可以让宝宝不那么吵闹。

2-3岁的宝宝 抢占别人的物品应该如何处理呢?

  或许很多家长会很容易地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家长把宝宝带到别的宝宝的房间玩时,宝宝会占住别的宝宝的玩具或是物品,还会高声说,“那是我的”。其实对于这个年龄的宝宝而言,具有了权利感是很平常的。特别是当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很独立的个体时,他开始把自己和身边的伙伴,家人区分开来。

  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抢占着别人的东西时家长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告诉宝宝真实的情况,告诉他说:“不,这不是你的”并且让宝宝归还物品。每次这种情况发生时,家长一定要以很坚决的态度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是错的。家长同时要懂得会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知道刚刚蹒跚学步的宝宝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当宝宝拿着别的宝宝的玩具玩时,家长可以很热情地给宝宝拿出他可能喜欢的其他玩具,如果宝宝坚持要他原来的玩具玩,家长还是不能妥协。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给宝宝看他自己已经拥有的玩具,提醒宝宝他还有自己喜欢的小红汽车,可爱的黄色小鸭子,如果家长碰巧在当时手里就这些真正属于宝宝的玩具的话,那就都给宝宝玩,让他记起自己还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呢。家长的态度对宝宝性格形成和今后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家长正确的处理和正确的态度会影响宝宝终生的。

  首先,大人要正确估计孩子的力量,给他合乎年龄和能力的玩具。大人自己要先摆弄一会儿,学会玩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另一方面要把孩子手头的东西收起来,使他集中注意一件事,例如玩串珠,先学会穿的技巧,再学会一面穿一面数数,又转为先穿一种颜色再穿另一种颜色,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干好一件事。穿得好看时可戴在颈上成为项链,还可戴在手上成为手镯,享受自己的成果。

  动手操作的游戏最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毅力。例如玩套叠玩具和拼图,5岁孩子更喜欢拼图。初学时可用简单的,如用加贺年片自己剪成5~8块的拼图。逐渐可以让孩子拼复杂的如分省份的地图和贴图和积木,拼的技术进步后可拼上切分30~50块的图。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能处长到45~60分钟。

  动手操作的拼插玩具也可培养耐性和毅力。初学时按图的指导拼插,以后可以自己把几套拼插玩具做在较大的多种形状的。如拼接大型塑料,用套图卡扣就可以做成房子,桌子,小车或攀登架。当孩子做成一件玩具时就会兴趣大增,管子套不进洞内,套圈扣不到小洞里。有了目的孩子会试来试去终于能自己造成。有时大人可以略为帮助使孩子学到用另外的办法又容易又牢靠地把东西做好。

  动手和克服困难是培养耐性和毅力的主要条件,大人选择的玩具要有一定难度,但要易于克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

0-1岁宝宝的行为成长指标

宝宝的“语言成长”比较容易察觉,从嗯嗯呀呀,到单字单词,到完整的句子,到复杂的情感表述。

  相比之下,宝宝的“行为成长”往往没有太明显规律,而每一个宝宝的个体表现也不尽相同,不过,对于每一个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而言,他们的行为举止都需要爸爸妈妈们的仔细观察,结合“行为成长”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0-1岁的宝宝 开始“行动起来”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几周大的时候就能够有很大的劲儿抓牢东西,甚至会用力地踢腿想站起来走路……尽管这些动作看起来很莫名其妙,不过,它们都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特有动作——其实是就反射作用。例如:

  1.宝宝受惊,他会快速且不自觉的动作或跳起

  动作:宝宝拱起后背并伸展他的脖子,四肢和手臂

  引起原因:宝宝听到了噪音和喧闹声;宝宝突然被抱起来,感觉要掉下去;甚至宝宝突然醒来,这些都能够让宝宝突然受到惊吓,从而做出不自觉的一种戒备和自我保护的动作来。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不会轻易被吓着了。

  2.还不会站的宝宝试图伸出脚迈步

  动作:家长挺直地抱着宝宝时,宝宝就会把一只脚放在另外一只脚的前面,样子像是要走起路来 。

  引起原因:宝宝脚心的知觉,想分担他所感觉到的他自己的体重。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了。

  3宝宝总喜欢把头伸出来寻找

  动作:宝宝把他的头伸向家长的手指,妈妈的乳房,或是婴儿用的奶嘴然后随即张开他的小嘴。

  引起原因:妈妈抚摸宝宝的脸这就让宝宝觉得他可以吃奶了。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等到宝宝大约4个月的时候。

  4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

  动作:家长如果把手指伸进宝宝的嘴里,或是妈妈把乳头深入宝宝嘴中,宝宝就会自动地吮吸。

  什么时候就开始这样做了: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将会帮助宝宝弄清楚他将会找妈妈吃奶了。宝宝吮吸的反射作用在他出生前就存在着。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能避免吮吸的反射作用。然后宝宝的吮吸就会发展成有目的的行为,正如在宝宝饥饿的时候或是需要抚慰的时候他会主动提出要求。

  5宝宝手掌紧紧抓住的反射作用

  动作:宝宝似乎用了浑身的力气抓住你的手指。

  引起原因:是因为家长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手掌。

  什么时候反射消失:大约在宝宝五到六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不再这样做了。

  不到1岁的宝宝已经能够飞吻了!

  家长只要稍稍示范一下,就能看到自己心爱的宝宝给你飞吻了,那时的你心里面不知道会有多美呢。大约十个月的宝宝可以有足够的力气和肌肉控制力,他可以自己坐起来,和你摆手说再见,更令你感到心喜的是宝宝能够把自己可爱的小手手放在嘴唇上然后对着你做出一个飞吻的动作。尽管宝宝直到他三四岁的时候才知道飞吻这个动作的真正含义,但他却在无形中学会了用飞吻传递自己的情感。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宝宝的飞吻可不是随便就给谁的,他会把飞吻给时常亲近的你还有他经常可以见到的人们,而不是给所有人。家长应该鼓励宝宝能够这样问候你,为他拍手喝彩,同时家长也应该给宝宝同样一个表情丰富的飞吻。其实宝宝是非常愿意让你微笑起来的。

1-2岁宝宝的简单游戏——填充和倾倒物品

  家长给宝宝选择的游戏要适合宝宝的年龄和成长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

  你能否注意到你的宝宝会用他的一双小手把一些容器(箱,盆,罐,壶,桶,坛子,盒子)里的东西都倾倒出来。这就说明宝宝也很可能喜欢做把这些容器里面填充物品的游戏。

  填充和倾倒物品这样的游戏会很快让宝宝快乐起来,因为宝宝不仅可以听到填充和倾倒物品时的响声还可以让宝宝把物品藏起来并去寻找物品的游戏。这样下来,游戏本身除了能够让宝宝感到快乐的同时还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增强手灵活性。下面是一些能够鼓励宝宝在游戏中增强动手能力所需要的物品。

  *带盖的塑料储藏箱或者是鞋盒子还有一些不会对宝宝有任何伤害的日常用品(如不到30厘米的丝带,一些布块儿,塑料勺子)。

  *一些很大的塑料容器。给宝宝晒衣用衣夹或者是塑料淋浴用窗帘吊环让他装到容器中

  并全部倒出来玩。当宝宝倾倒物品时让宝宝坐在地毯上这就可以让宝宝不那么吵闹。

2-3岁的宝宝 抢占别人的物品应该如何处理呢?

  或许很多家长会很容易地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家长把宝宝带到别的宝宝的房间玩时,宝宝会占住别的宝宝的玩具或是物品,还会高声说,“那是我的”。其实对于这个年龄的宝宝而言,具有了权利感是很平常的。特别是当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很独立的个体时,他开始把自己和身边的伙伴,家人区分开来。

  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抢占着别人的东西时家长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告诉宝宝真实的情况,告诉他说:“不,这不是你的”并且让宝宝归还物品。每次这种情况发生时,家长一定要以很坚决的态度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是错的。家长同时要懂得会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知道刚刚蹒跚学步的宝宝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当宝宝拿着别的宝宝的玩具玩时,家长可以很热情地给宝宝拿出他可能喜欢的其他玩具,如果宝宝坚持要他原来的玩具玩,家长还是不能妥协。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给宝宝看他自己已经拥有的玩具,提醒宝宝他还有自己喜欢的小红汽车,可爱的黄色小鸭子,如果家长碰巧在当时手里就这些真正属于宝宝的玩具的话,那就都给宝宝玩,让他记起自己还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呢。家长的态度对宝宝性格形成和今后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家长正确的处理和正确的态度会影响宝宝终生的。

  首先,大人要正确估计孩子的力量,给他合乎年龄和能力的玩具。大人自己要先摆弄一会儿,学会玩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另一方面要把孩子手头的东西收起来,使他集中注意一件事,例如玩串珠,先学会穿的技巧,再学会一面穿一面数数,又转为先穿一种颜色再穿另一种颜色,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干好一件事。穿得好看时可戴在颈上成为项链,还可戴在手上成为手镯,享受自己的成果。

  动手操作的游戏最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毅力。例如玩套叠玩具和拼图,5岁孩子更喜欢拼图。初学时可用简单的,如用加贺年片自己剪成5~8块的拼图。逐渐可以让孩子拼复杂的如分省份的地图和贴图和积木,拼的技术进步后可拼上切分30~50块的图。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能处长到45~60分钟。

  动手操作的拼插玩具也可培养耐性和毅力。初学时按图的指导拼插,以后可以自己把几套拼插玩具做在较大的多种形状的。如拼接大型塑料,用套图卡扣就可以做成房子,桌子,小车或攀登架。当孩子做成一件玩具时就会兴趣大增,管子套不进洞内,套圈扣不到小洞里。有了目的孩子会试来试去终于能自己造成。有时大人可以略为帮助使孩子学到用另外的办法又容易又牢靠地把东西做好。

  动手和克服困难是培养耐性和毅力的主要条件,大人选择的玩具要有一定难度,但要易于克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

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此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家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母语是婴幼儿智力、听力发育的“营养素”

  聪明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就应多爱抚孩子,这种无声的交流所表达的爱心无疑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抹上的清新隽永的第一笔,从而启动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周围陌生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活动。孩子牙牙学语时,母语的这种参与对孩子智力发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

  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只是这时属于“鹦鹉学舌”型的,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1周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语了, 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妈妈应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如当给孩子洗澡时,要一面洗一面说:“妈妈给宝宝洗澡”;见到汽车可让孩子学汽车鸣叫;见到太阳可让他向“太阳公公”问好;见到阿姨让他说“阿姨好”,见到奶奶让他说“奶奶好”等等。培养孩子早说话要注意方法: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0到3岁是婴儿抚触关键期

每天给婴儿进行系统地抚触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促进食物消化与吸收、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还能增进父母与宝宝的亲情交流。日前,由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联合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强生婴儿抚触、十年中国行”活动拉开帷幕。儿童保健专家刘纪平教授和沈月华教授被授为强生婴儿抚触中国大使。

  婴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科学抚摩,让大量温和良好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刘纪平教授通过对330名正常婴儿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抚触组婴儿的智能发育、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0到3岁是婴儿抚触的关键期,一般越早开始对婴儿进行抚触,效果越明显。但对大一点的孩子做抚触也是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让孩子达到放松的目的。婴儿出生后就可对其进行抚触,一天两次左右,一次15分钟为宜。家长对宝宝进行抚触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注意轻重:以宝宝不疼不痒为准。

  二、面积大:抚触面积越大对宝宝的良性刺激越多。

  三、时间可以不固定:家长可以各部分分解做,宝宝吃奶的时候可以对其做手和脚,睡觉的时候可以对宝宝的背部进行抚触。

婴儿不可忽视的7种能力

 一出生,宝贝的大脑就处于活跃状态,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做出反应,将他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一部分被过滤掉,一部分则留在记忆深处,成为影响宝贝发育的重要元素。婴儿具有一些天生的能力,来帮助他们主动地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与外界发生作用。

  1. 辨认人脸的能力

  婴儿天生的眼睛与眼睛接触的能力,对形成良好的母婴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婴儿一出生,与妈咪眼睛接触的能力就在飞速地发展。

  婴儿能力显露方式:

  * 一出生,婴儿就会被人脸所吸引。只要有人脸出现在面前,就会好奇地盯着看。

  * 婴儿出生后1周之内,就学会了辨认妈咪的脸。

  * 到满月的时候,婴儿关于脸的知识得到积累,不再仅仅是对脸产生兴趣,甚至还能准确地把熟悉的脸和陌生的脸区分出来。看到妈咪的脸,会表现得更加愉快。

  * 婴儿虽然不能看清远处的东西,但能很容易辨认出妈咪的脸。妈咪在给婴儿喂奶,或者将他抱在怀里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脸放在离婴儿大约20厘米的位置,这正好是在婴儿的可视范围之内。

  给父母的贴心提醒:

  要尽可能多和宝贝对视,这种眼与眼的对视有助于催化宝贝智力的发育。比如,给宝贝喂奶的时候,不要一边看电视(或者做跟人聊天等别的事情),一边喂奶,而要温柔地看着宝贝的眼睛,温和地跟他说说话,吸引宝贝来看妈咪的脸。

  2.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婴儿一出生就开始了探究周围环境的活动,这对他尽快地适应环境,获得生活经验非常重要。

  婴儿能力显露方式:

  * 婴儿一出生,如果一个比较大的物体出现在离眼睛大约20厘米远处,就会追随这个物体几秒钟。

  * 出生几天后,婴儿就能追视红色的光,并且把头偏向这种光,用眼睛盯着观看。

  * 1周之内,婴儿就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物体。比如,偶然发现自己挥动的小手,可能就会不时地追视小手,并且好奇地观看。

  给父母的贴心提醒:

  宝贝出生后,可以给提供一些合适的物体,比如红色的气球、红色的毛线球等,有意识地逗弄宝贝,帮助他发展这种与生俱来的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3.倾听环境中声音的能力

  婴儿喜欢倾听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对这些声音做出反应。这也是探索环境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婴儿能力显露方式:

  * 出生几秒后,婴儿就能准确地判断声音来自的方向,并把脸转向声源。

  * 出生12小时之后,婴儿就能区分人声与其他声音,并对那些看得见的有节奏的运动发生反应。

  * 婴儿出生后喜欢玩弄声音,以此来跟妈咪交流,也特别喜欢倾听妈咪的声音。

  给父母的贴心提醒:

  婴儿所在的环境不要鸦雀无声,一些日常的声音对宝贝来说是有益的。比如说话声、扫地声、倒开水的声音等。此外,不要长时间地把婴儿扔在一边不管,而要多跟他“交谈”,跟他说说周围的一些事情,同时也听他“呀呀”地与父母对话。

4. 感受周围环境的能力

  婴儿一出生,五种感觉器官就发挥作用,对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产生兴趣,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婴儿能力显露方式:

  * 当周围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时,新生儿会大吃一惊甚至因此哭叫起来,直到环境恢复正常。

  * 当有强光射向婴儿时,会闭上眼睛或者扭转头部,避开这种光线。

  * 当别人的动作对婴儿产生干扰时,也会转头避开这种干扰。

  给父母的贴心提醒:

  注意给予婴儿的刺激要有限度,如果刺激太多太激烈,婴儿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来拒载这些信息,结果就会导致注意的广度较低,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因此,父母要观察宝贝,如果他试图避开父母的刺激,那就让他好好休息一会儿,不要再打扰他。

  5.早期自发微笑的能力

  婴儿早期的微笑是一种经过高度组织的行为,是思维开始的表现。这种早期自发的微笑来自婴儿内部的感觉,而非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反应。

  婴儿能力显露方式:

  * 大约出生后两周,婴儿就会对妈咪的声音或者周围环境带给他的刺激做出反应,出现早期的微笑行为。

  * 当周围环境给予婴儿的刺激太强时,早期微笑行为就会转化成啼哭;相反,当这种刺激太弱时,他就会忽略不计。

  * 当婴儿几个月的时候,自发的微笑就会转化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微笑。

  给父母的贴心提醒:

  尽管婴儿早期这种自发的微笑并非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反应,但是父母还是要经常逗宝贝玩耍,给予他一些愉快的刺激,促进他更多地产生这种微笑,并逐渐转化成真正社会化的微笑。

  6.模仿动作与语言的能力

  模仿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模仿,宝贝成长的进程就会延缓甚至出现停滞。

  婴儿能力显露方式:

  * 婴儿出生后不久就能模仿妈咪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 出生14天的婴儿能模仿成人手指的动作。

  * 几周后,婴儿会蠕动嘴唇模仿言语动作,并且一出生就能区分不同的音素。

  给父母的贴心提醒:

  从婴儿一出生,父母就要经常和婴儿交谈,即便他还听不懂任何言语,但是他会喜欢父母尤其妈咪跟他说话,并且慢慢在这样的交谈中熟悉语音语调,最终学会语言。

  7.通过哭传递信息的能力

  婴儿一出生,就会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把需要的人招回身边,来满足他的需求。哭是婴儿早期交流的重要手段。

  婴儿能力显露方式:

  * 婴儿的哭声有很多种不同方式,节律和强度都不同,他通过这些哭声来表示自己的需求,妈咪很快就会根据婴儿的哭声摸出规律,明白什么样的哭声表示饿了,什么样的哭声表示尿了或者害怕了。

  * 有的婴儿天生就比较难以安抚,他的哭可能会比较频繁,并且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另外一些婴儿则比较容易安抚,只要需求得到满足,哭声即刻就停止。

  给父母的贴心提醒:

  轻轻地摇晃婴儿,抚摸搂抱婴儿,或者将婴儿举高都是安抚他的非常好的方式。当婴儿啼哭时,要尽快满足他的需求。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防止婴儿过于频繁的哭闹不会宠坏婴儿,相反还会增进婴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鼓励他更好地发展社交技能。

面对困难的态度

第一次摔跤:面对困难的态度

  时间:1岁左右

  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会坐,6个月会爬,9个月就该走路了。宝宝在妈妈的指引下,靠着墙或者扶着凳子开始慢慢学习走路,却总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很多妈妈会赶忙跑上前,心痛地将孩子抱入怀里又亲又哄。其实,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开始,妈妈就应该狠狠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励:“宝宝,快自己爬起来,你真棒!”实在不行时再帮一把,扶他起来。有了这样的第一次,下回不管摔得多厉害,宝宝都能自己爬起来。日后遇到比摔跤更需要独自应付的事情时,也要让孩子记住“我能!我会!我很棒!”

  第一次发现:接受新事物的开始

  时间:10~18个月

  宝宝已经可以摇摇摆摆走路,离开妈妈的视线了,这时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那么新奇。趁妈妈不注意,宝宝拿了茶几上的几张扑克牌,翻过来转过去地琢磨,按一按,咬一咬,然后兴冲冲连跑带爬来到你的跟前,举起牌高兴地“啊啊”叫个不停。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妈妈要尝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新发现。如果宝宝把扑克牌含在了嘴里,不要立刻惊叫:“哎呀!脏死了!快扔掉!”最好轻轻地蹲下告诉他:“宝宝,这叫扑克牌,是爸爸妈妈用来娱乐的,你长大后也可以玩,但不能放在嘴巴里哦。”然后顺势把扑克牌从宝宝嘴里抽开。有时间的话,妈妈还可以将扑克牌一张张摊开,从颜色和数字上教宝宝分辨。过于成人化的理智,往往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成为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性的隐形障碍。和宝宝一起分享他的发现,宝宝才能在不断的探索—展示—解说之中,接受和学习新的东西。

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第一次”

 宝宝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可能都在年轻妈妈没想到的时候就发生了,看着宝宝每天的新进步和惊喜,让妈妈实在不禁为他的无所不能而赞叹!不过,别光顾着开心,还要抓紧充电,学习该如何面对好宝宝更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微笑:情感交往的起点

  时间:出生两个月左右

  这时的宝宝经常会睁开双眼四处看,一切都觉得那么新奇。当妈妈出现在宝宝面前时,他会注视着妈妈的脸,手脚乱动,甚至会无意识地咧嘴微笑。

  这是宝宝最初的交际形式,也是宝宝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起点。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当捕捉到宝宝的第一次微笑时,年轻妈妈千万不可因兴奋而忘了和宝宝交流,这时的微笑正是表示他对妈妈提出了新要求:在宝宝醒着时,妈妈应经常出现在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讲话;还可以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如红、黄色的气球,充气的彩色塑料玩具,花手帕,小铃铛等引逗宝宝,使他心情愉快。 

  宝宝手舞足蹈的反应会使身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加深了与妈妈的感情。经常与宝宝进行这种“情感交往”,对宝宝身体、智力、心理的发育都非常有益。

  第一次发声:理解沟通的开始

  时间:出生4~7个月

  这时宝宝给人的感觉更有趣,咿咿呀呀地整天叫个不停,表情也更丰富了。无论听到什么声音,他都会试着去模仿,学着利用舌头不断地实验和练习,享受其中的乐趣。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听到宝宝的第一次发声或说出第一个“词”时,妈妈可乘机与宝宝做发声游戏:当他咿呀乱叫或咯咯直笑时,跟随着重复或模仿,会激起宝宝更大的兴趣,令他继续尝试发声。当他发出“啊啊”、“嗷嗷”之类的韵母时,妈妈可在前面加上声母示范,如当他说“啊—”时,可以教他念“妈—”、“爸—”。

  妈妈还可以把宝宝日常接触的物品拿给他示范发音,节奏放慢些,重点词予以重复,并作适当间隔,给他学习和回应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对宝宝说话不必总是用儿语,正常语音能使他更早学会正确的发音。